妈祖的传说故事的名称 妈祖的典故故事

时间:2025-02-20 09:52:33

妈祖,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年以后,当地渔民立一座香火小祠,称之为“通灵神女”。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朝尊号的出现。

民间的称呼有两个原因:

1、“妈祖”是林姓家族人对其的尊称。“妈祖”的“妈”,不是妈妈之意,而是奶奶之意。而“妈”与“祖”连在一起称呼,就是对族内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因此妈祖是林姓族人对妈祖的昵称。莆田林姓族人还昵称为“姑妈”,更下辈的也有称“祖妈”的,林姓人也有称为“祖佛”的,后来逐渐顺口称为“妈祖”,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先辈,就显得更加亲切了。

2、“妈祖”是民间神祗。随着妈祖信仰的推广,妈祖信仰不仅得到了的肯定和推崇,也成了所有人共同信仰的民间神女,于是世人就跟随林姓族人尊称她为“妈祖”。这样“妈祖”这个名称,就传遍世界,代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历史功绩

1、济师助战。济师助战表明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国土的愿望,为此感念妈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盗。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

3、协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妈祖生前以护航导流而受人景仰,其显圣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的记载相当多,同样体现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盼。

4、册封琉球。对琉球的册封表现了清王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的一段和平共处的历史,而这些都与妈祖的神功庇佑有关联。

当代功绩

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1979年元旦会发表《告》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1982年,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湄洲妈祖祖庙的复建情况,妈祖信众与湄洲妈祖祖庙的次较为正式的交流。1988年7月5日,搭乘两岸周末包机航班的澎湖天后宫180名妈祖信众抵达湄洲妈祖祖庙朝圣。

从年开始,以朝拜妈祖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终于开始成为现实,是妈祖信俗的一大功绩。“宗教直航”是在两岸未能实现直航的情况下,特许的一种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宗教界人士经金门到福建湄州进香的“特殊直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女海神。她是五代闽王都巡检史林愿的小女儿,名叫林默。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天妃”。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五代的时候,在福建湄州,有一户世代从事海上经商的林家。这年,林家的老爷刚刚去世,从此出海的任务落在儿子林愿的身上。但是林愿次出海就极为不顺。原来,在这里,做生意没有官司府的保护是寸步难行的。林愿也这才弄懂他父亲在世时非得买个巡检史的真正原因。林愿也学他父亲的样,花了很部分的家产买了一个方便经商的巡检史。于是林愿一下就由一个布衣摇身变成了官老爷。他不仅可以收过往般只的税,而且自家不必征税,所以自从林愿做官之后,林府在海上的生意就很快就红火起来,林家也就变得相当富有了。

后来,林愿取了一个名叫小华的妇女为妻。小华没几年就为林家生下了四个儿子,但是不知什么样原因,这四个儿子看上去一点都不出众,体格也很羸弱。林家怕将来自家香火不旺,就陪着妻子到普陀山去还愿,请求观世音菩萨再赐一子。其实林家一直就十分信奉观世音菩萨,从小华的婆婆到小华都是这样。

观世音菩萨早就知道林家好道乐施,为官清廉,慈悲为怀,并且不远千里来普陀山还愿。随即就对身边的徒儿龙女说:“龙儿,后日你就投胎到林家,以了结这个缘分,你去了之后,到时也可收伏海上妖魔,替天行道!”

龙女听了,极为不解地问道:“可是师傅,林家求的是儿子呀!”

“这是天意,你不要再问,快些下凡去吧!”观世音菩萨不紧不慢的说。

龙女知道不便再问,就投胎到林家去了。

再说,林愿夫妇从普陀山还愿意回来,不几天就怀上了身孕。到来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午时时分。,一声巨响。只见林家前后,红光闪闪,林府周围的街头都清香扑鼻。林家就产下了一千金。虽然生的是一个女孩,但毕竟是观世音菩萨显圣,林家一家上下都十分欢喜。也因为妈祖一生下来就很少说话,总是默默然的样子,所以家里就给她取名为“林默”。

自打林默稍大的时候,她就经常到海边去看大海,为出海经商的父亲祈求平安,也为所有出海的老百姓祝祷。而且,她有着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能够预知海上的风暴,知道哪里会不会发生海难。据说,有一次林愿跟大儿子出海了。妻子天天在家里为这父子两个祝福,这天晚上她又在月下为他们祈祷,忽然听到默儿在睡房里左翻右滚的,就连忙带着丫环走到林默的屋子里,只见默儿正在做恶梦。屋子里很暗,还充满着的一股檀香的味道,月光被紧紧关着的窗户挡在门外,只有豆点的灯芯在烛台上跳动着,好像快要熄灭的样子。林默睡在床上,一点都不安静,翻来滚去,一会儿抓着床沿,一会儿拽紧蚊帐。林夫人非常担心女儿,赶妈祖忙将女儿叫醒。

默儿梦中醒来,吃惊地对林夫人说:“妈妈,不好了,大哥掉到海里去了!”母亲听后吓了一跳。林默从床上坐了起来,埋怨母亲道:“妈妈,父亲他们在海上遇到了很强大的风暴,很多船都快翻了。刚才我双手各拉着一条船,左手拉着哥哥的,右手拉着父亲的那只。当我正想把他们的船靠近,可是你把我叫醒了,匆忙之中,我松掉了左手,大哥的船就翻了。”

林夫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到林愿从海上回来后,果然就不见了大儿子。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觉得林默很不平常,说她是天上的仙人下凡。

到后来的北宋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在归来的途中突遇风暴,但是由于得到妈祖的保佑,最终逃过了的风暴,安全返回了大宋。回来之后,路允迪到宋徽宗那里,请旨下诏,求皇上加封海神妈祖。宋徽宗对妈祖林默的事迹早有所闻,听到这件事后,特敕封林默为“湄洲神女”,并题庙额“顺济”,就是救人苦难的意思。还派人在湄洲修了“妈祖庙”。

明朝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两万多官兵下西洋。这样的非凡的气势,惊动了海内外,但也吸引了海盗觊觎的目光。不久,郑和的舰队进入了南海。这是海盗最为猖獗的地区,虽然郑和每次都是有备而来,但是每次都会遭到这里的海盗陈祖义的突然袭击。当天晚上,郑和在舱里休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时,一盏红灯飘到他的床前,眨眼就化作了一个身着红裙子的女子。睡梦中的郑和吃了一惊,迷迷糊糊地赶忙从床上坐了起来,跪下就拜。他知道是神女显圣。海神知道郑和一生忠义,就把御敌之法详细地给他说了一通。郑和也正是在海神妈祖的指点下战胜了陈祖义,写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辉煌篇章。郑和也屡次上表永乐皇帝,宣称“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等地建了天妃妈祖的庙宇,还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妈祖的功德。

令我们奇怪的是,澳门别名是“妈祖”,这是葡萄牙人对澳门的最早称谓。“妈祖”在葡文里写作MACAU,英文写作MACAO。广州话的音译就是“妈祖”。这名称的来源,是因为“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初到澳门时,是在“阿妈港”登陆。阿妈就是保佑航海者的女神妈祖,妈阁庙就是专门供奉这个女神的。所以,葡萄牙人到了澳门之后,最先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妈祖”,也是对海神妈祖的祝福。

现在,在澳门,有一年一度的妈祖文化节倍受航海人的关注。千年妈祖,备受世人世代崇拜,不仅是,也是世界的。

妈祖是东海沿海一带人们崇敬的神灵,传说妈祖是因为平生行善积德、救人无数而仙的。那么,你知道妈祖的来历和传说吗?关于妈祖文化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宗教文化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农历3月23祖生辰公历几月几日

牛埕村妈祖传说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赐丸,于是便怀了孕。妈祖降生时,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天空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妈祖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授以“玄微”,她依法炼,均能领悟要旨。

妈祖十六岁时,得神人授铜符一双。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你可能感兴趣:妈祖有身份证号妈祖是谁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第二天早上,妈祖焚了香,念了经,告别诸姐,直上湄峰处,乘长风驾祥云,升而去。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你可能感兴趣:三大祭典之一:湄洲妈祖祭典

妈祖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驱除怪风

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铁马渡江

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