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生辰属什么 妈祖生日是哪年哪月
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林默1050岁的生日。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最长的是“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谁也记不住了。民间一般称之为“妈祖”,供她的地方叫“天后宫”,“天后”的封号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的。佛教把她归为观音身边的童子。
从一个早逝的女子林默,到成为万人景仰的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的“天后”,其神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人之信仰的需求,民间信仰和国家政治的结合,信仰文化和西方信仰文化的不同----国家的高度统一,政治的高度统一,主流文化的高度一统,单单信仰的非一统多元化,凡人皆可成佛,万物皆可成神。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16岁就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生前就有人称她为“龙女”。这样说来,她也是我们海洋气象预报的老祖宗了。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从此后,航海的人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郑和下西洋就曾得过她的大力帮助),开始了她神化的过程。起初,其信徒只是分布在东南沿海,后来,随着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神格越来越高,传播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内陆,北上天津,南下南洋,西进四川,东出日本,逐渐成为外出之人的保护神。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被誉为“东方麦加”。
妈祖姓林名默,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县湄洲湾贤良港(今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树)的一个仕官家庭。因生后直至满月从未啼哭,故被名为“默”,又称“默娘”。默娘秉性聪颖,平素乐善好施,矢志不嫁,专心致志于公益事业;精于医理,为人治病消灾;热心助人,常为乡亲排忧解难。自幼与父兄来往海上,熟悉水性,善观天文气象,常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拯救遇难舟楫,教人趋吉避凶,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因驾舟出海救险没有回来,人们传说她己“升天”而入,在湄洲岛上立庙宇奉祀,称为“通贤灵女”。此后,往来湄洲湾的商船,“屡屡祈祷有应,大利归航”,于是谢神报恩越加隆重,灵迹越传越远,庙宇越拓越大,到处分灵建立行祠,被尊奉为海上护航女神。妈祖护航的传说由湄洲湾扩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此后几百年间,自宋朝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起至,历代皇帝出于种种原因,先后37次给妈祖叠奖褒封,封号由2字累加到64字,爵号由“夫人”而“妃”,由“天妃”而“天后”,直至无以复加。的累累封赐,最终树立了妈祖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也使妈祖这一民间信仰的传播范围愈益扩大,几乎遍及全国;同时,她的名字又伴着漂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传到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海神。经过一千多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件神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18个国家有妈祖庙2520座,其中大陆1519座。省827座、港澳地区57座;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缅甸和日本、、印度及欧美的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地也都有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九日,分别为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各地信仰者都举行活动,湄洲祖庙的场面尤期降重、热烈,每天都有不少人来此朝圣敬香。目前妈祖祖庙和天后祖祠(港里祖祠)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1988年6月1日湄洲岛被列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上岛人数达上百万人。由于妈祖拥有博大、慈爱的襟怀和救苦救难的高尚品格,为了表达对妈祖的崇敬与虔诚,一千多年来,人们赋予诸多神奇的色彩、美丽的传说。有关于妈祖身世的,有“林默出世”、“窥井得符”、“妈祖升天”,等;反映抗拒外来、维护祖国统一的有“助战收澎湖”、“师泉井”、“黑面中军”等;涉及外交及商贸的有“郑和碑”、“徽宗赐匾”等;其余大多为妈祖救苦难之说,如“机上救亲”、“鲤鱼十八节”、“‘海帮’妈祖”、“天钉”,等等。这当然只是反映人民的某种善良的愿望和奇妙的想像,但妈祖确有其人这一点是不容疑的。妈祖做为人的存在,不是单纯靠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更不是空想像的神祗,而是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为依据的。这类记载,散见于宋、元、明、清的一些史籍中,总共有四五百条。妈祖本身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历史留下的只有一大堆神话传说,但是,神话既是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而妈祖神话,已经成为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她自然也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妈租,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于古传颂,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篇:“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一信风”;“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等等。妈祖,同神州版图上的许许多多地名关联在一起,又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丰碑。传说香港的香炉峰是由于妈祖庙的香炉传入港而得名。澳门之所以被西方人称为“妈阁”(MACAU),就是由于葡萄牙人登岸见到妈祖阁而以之为名。澎湖列岛则由于“屿中曰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其马公市也是由“妈宫”音转而来。从祖国的东北丹东至南海群岛的好多地名,是同“妈祖”有关。此外以天妃宫或天后宫为乡、村寮、寨、街、巷、港、澳、路命名的有百多处。妈祖,在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均恭请妈祖神像,随船供奉,靠着是妈祖精神统率数万人的意志,才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日友好关系的历史更是同妈祖密切相关。自15世纪至19世纪,使船和琉球的学者、商人都是以妈祖为护佑面频频来往于两国之间;而长崎的自然航标野间岳(娘妈山的日译),则堪称历史上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门户。妈祖,在人民反对外来的斗争中,留下了光辉的记录。澎湖娘妈宫内竖立有一块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石刻。《明实录》中记载着官兵以娘妈宫作为大本营和接受荷兰者投降的处所。郑成功将士请妈祖香火护军东渡,从外国者手里收复的口碑广泛流传。妈祖,这一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尤其是50多年前海峡被人为的藩禽隔,唯有妈祖信仰者敢于冲破障碍,来往于海峡之间。的妈祖信徒占岛民的2/3,妈祖不仅在民众中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且在的上层人物中也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从海峡东岸直接、间接到湄洲祖庙来朝圣的骨肉同胞与日俱增。瞻拜妈祖,已成为许多华裔、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寻根谒祖的美好精神寄托,因此有了今天的妈祖热。在的妈祖热中,有人公开在报刊上提出“政治归政治,妈祖归妈祖”,可见妈祖精神的感召力,是其他手段难以达到的。它避开了政治色彩的影响,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台胞的心弦。应当说,妈祖是历史上民族精英之一,她在引导着人民从本国大陆走向海洋、通往世界的过程中,又把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热爱和平而又不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妈祖,是华夏的光辉,民族的骄傲!
关羽的生日是哪一天?恐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说的出来了,但是供奉关公的习俗却仍旧盛行于民间,尤其是在南方的广大地区,人们将关公供奉在家中、店铺里,祈求关老爷保护家门财产,保佑生意兴隆。据说,关羽的生日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为关老爷过生日成了横浜华人华侨的一大盛事,街每年都要为关老爷的生日举办隆重的祭典。
横浜街给关老爷办生日是从上世纪初叶的1910年便已经开始了,中间因战乱等等原因一度中断,直至2003年,横浜街执行才决定重启祭典活动。2010年是庆典重新举办的第七个年头,也正是横浜华人华侨自主举办“关帝庆生”活动一百周年。
8月4日,关帝生辰的正日子,横浜街关帝庙神殿内将举办隆重的拜神仪式,从下午5点开始,众人会把供奉在神殿内的关羽神像请出来台在巨大的花车上,在街巡游。届时,横浜街上将会热闹异常,狮子、龙伴随在巡游行列两侧,身着传统京剧服装的演员也加入到巡游行列中,为沿途观礼的人们表演。
街全长1.5公里,神轿巡游活动从下午5点开始。游行以舞狮和舞龙为先导,敲锣打鼓缓慢徐行,整条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五光十色的焰火照亮横浜市上空。为了给关老爷庆生日,华侨们还会把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妈祖神像请出来一起巡游。彩妆巡游活动将持续三个小时,队伍从关帝庙出发,经过福建路、穿过西门和街大道,前往位于南门的妈祖庙。
为了“关帝庆生”活动举办一百周年,活动组委会专门制作了高3米的“将军组”人像群参加巡游。届时,人们可以从“将军组”中找到关帝的义子关平、家将周仓,还能看到守护在妈祖庙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关老爷过生日,可是华人民间风俗中的大事,其规格绝不低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华人华侨们也借着这一节日庆典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