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成道图像 各代观音画像
观音得道成仙的原因有四种说法:
(1)菩萨的父亲是转轮王,当时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进入佛教修行,最终三人都是修成了正果,得道成仙。
(2)菩萨原来是庄严王的女儿,但是后来被安排了一桩自己并不喜欢的婚事,为了躲避这件婚事,她就跑到了山中,开始修行,最后得到成仙。
(3)在殷商那个时代,有一位道教中的女子在普陀山修道,但是因为纣王昏庸,导致百姓备受摧残,因此女娲娘娘为了救民于水火就指引她拜师于元始天尊,最终也是修道成仙。
(4)菩萨原来是元始天尊的座下的那十二仙人之一,再后来佛祖认为她有佛缘遂将她带到了西天。
扩展资料:观音的前身
观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到普渡众生。正法明如来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萨摩诃萨无穷无量从亘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无数的银河系中,己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是十方如来之师。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成为了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是千处祈求千处应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能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没有一点厌倦,不辞奔波,毫无怨言,就连他的眼泪也化成了21度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紫衣观音,来自清境胜天,南洲紫竹林旁西南一小岛,岛名崎眀岛,四周皆淡水,岛中有灵鸟数千,岛上竹林遍布(绿色竹林),小桥流水奇花异草无数,岛上无莲花
法像:束发,慈眉善目,年约28,浓纤合度,赤足,着紫衣紫冠,巾右手弯举与肩同高手持竹枝掌心向上,右手拇指中指合捻掌心向外自然垂放,因着紫衣故称名,紫衣观音。
其实佛教中只有一位观音菩萨,但是观音菩萨神通广大,能随众生之机变化出无数化身,所以古往今来,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之感应虽多不胜数,但各人所见并不相同。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言,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二、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为三十三观音,根据《佛像图》所描绘的观音形相包括:
1、杨柳观音:右手持莲,左手放掌于胸前或拿净瓶;
2、龙头观音:乘龙头在云端,教化天龙的化身;
3、持经观音:坐岩石上,右手持经,左手置膝;
4、圆光观音:在圆光火焰中,合掌坐于岩石;
5、游戏观音:乘坐五彩云,左手置偏脐处,做游戏相;
6、白衣观音:著白衣,手结定印,跏趺坐于软草石头上;
7、莲队观音:合掌,坐于莲池中莲花座上;
8、泷见观音:又名飞瀑观音,倚于继崖上观瀑布;
9、施乐观音:右手掌颊,倚于膝上,左手插腰;
10、鱼蓝观音:手提装鱼的篮子,亦有乘坐大鱼背;
11、德王观音:趺坐岩石上,右手持绿叶一枝,左手置膝上;
12、水月观音:在月光下乘莲华舟于海上;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华,漂荡水面;
14、青颈观音:坐在断崖边,右膝立起,右手放右膝上,左手扶崖壁;
15、威德观音:右手著地,左手持莲华,右岩上观水;
16、延命观音:倚于水岸岩边,能除诸毒害寿命之物;
17、众宝观音:右手著地,右足伸展,左手置于立著的膝上;
18、岩户观音:端从于岩石洞窟内;
19、能静观音:伫立海边岩石上,作寂静相;
20、阿耨观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
21、阿么提观音:即无畏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二手置于膝上;
22、叶衣观音:从于有草的岩上;
23、琉璃观音:别于高王观音,乘一叶莲花瓣,轻飘于水面;
24、多罗尊观音:又称为救度母,直立乘于云上;
25、蛤蜊观音:相传唐太宗石蛤蜊,刨而不开,焚香祈求,忽然蛤蜊变公菩萨;
26、六时观音:右手持经箧的立像;
27、普慈观音:双手千法衣垂于前方,立于山岳之上;
28、马郎妇观音:观音化身美丽女子劝大家学佛,以手提鱼蓝为主;
29、合掌观音:立于莲台,虚心合掌势;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上之莲花座,树立左膝有降伏雷电之姿;
31、不二观音:乘坐浮于水面的莲叶;
32、持莲观音:乘莲叶,两手持莲蓊,显现童男童女之体;
33、洒水观音:右手持瓶作水之相者。
观世音菩萨传略
观世音菩萨,梵语为阿缚卢枳底湿伐罗,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新译为观世自在或观自在。密宗称为正法金刚或清净金刚。华严探玄记云:「若偏于语业则名观世音。以业用多故;若就身业说则名光世音,以身光照及故;若具三轮摄物无碍则名观自在。」名以诠德,以观音菩萨功德无量故,名号亦有多种。又菩萨原译为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简称观音菩萨,后人亦就相沿成习了。我国人称呼名号喜欢简略,因此观音菩萨这称号,反而比其他二种称号更流行了。菩萨为了度生的方便,常常变化成各种不同的身形,在六道里,示现和光同尘,救度众生,因此有六种圣号之别。今列表说明如次:
┌圣观音:主救饿鬼道众生
│千手观音:主救地狱道众生
│马头观音:主救畜生道众生
六观音┤
│十一面观音:救阿修罗道众生
│准提观音:主救人间道众生
└如意轮观音:主救天道众生
由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且广大灵感,有求必应,「于种种国土,现种种身,应众生根机,随类示现。」菩萨在六道示现情形,其他五道,这里姑且不谈;现说菩萨在我们人间道的示现。亦许由于女人多病多恼,常多祈求菩萨加庇离苦之故,而菩萨为了容易接近解救,间常示现女身去救度女人,于是就有人认为观音菩萨一定是女性。台湾人对观音菩萨称呼「观音妈」,大陆东南各省亦有人称呼「观音娘娘」的。加之传说戏剧中的观音菩萨,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号妙善,在白雀寺出家修行成道。因此,「观音菩萨是女性」,便道听涂说,众口一辞,其实,这些话都出自野史。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自说他有三十二应身;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菩萨有三十二化身:一者,圣贤身三位: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二者,天界身六种:大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三者,道外五族: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四者,道内四众: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五者,妇女四级: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六者,童子身二种:童男身,童女身;七者,天龙八部: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伽身;八者,一神:执金刚神。据此看来,观音菩萨是个非男非女,亦男亦女身,随众生机感,顺应示现也。须知众生真实本性,平等一如,本无男女之分,到果证菩提时,已是绝对的实相无相,何来男女相对的境界相呢?
无量寿经云:「彼佛(阿弥陀佛)国中,有二菩萨,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这么说来,观音菩萨还是咱们的老乡呢!无怪菩萨对娑婆众生,特别有缘。大乘庄严宝王经,记观音菩萨入大阿鼻地狱中,救一切苦恼有情,令得清凉饱满。发光明遍照祗陀林园。除障盖菩萨问光明何所从来,世尊告言:「有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自毗婆尸佛至今,常来于此度脱诸恶趣有情。今此光明,是观世音菩萨在地狱中所放。」今此世界,印度的补怛落伽山及普陀山,便是观音菩萨时常来此应化的道场,其灵感事迹,罄纸难书,足见菩萨对于老乡慈悲关顾了!虽然「菩萨无心,以众生心为心,」他早已证得法身,能分身无量,普门示现,应化十方,只要众生能够「时时勤念观世音」,自然「个个现前有普陀」啊!
为什么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便转化往生极乐国土?原来这其中是有因缘的。按悲华经说,往昔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转轮王,观音菩萨为第一太子,名叫不眴,诣宝藏佛所求受三皈依已,发菩提心,立宏誓愿,即蒙彼佛赐名观世音。菩萨现今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前,作左胁侍,次补佛处,将来弥陀慈尊应化机息,观音菩萨应运成佛,号曰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因此之故,所以观音菩萨虽是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便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又以原是娑婆世界往生去的,自应「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但是,洪钟在架,不能无故自鸣,须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菩萨灵感,亦复如是,小求则小应,大求则大应。尚希我土众生,至心祈求菩萨威德加庇,早出三界火宅,诞登彼岸,庶不负菩萨对我们的特别垂慈哩!
尽人皆知,观音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但是观音菩萨这种神通力是怎样修行得来的,却很少人知道了。按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自言其修证经过云:「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数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于耳根悟彻声性,得大圆通,「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因与诸佛同一慈力故,能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普度众生。(三十二应身,如前所举法华经三十三应身略同,惟除一执金刚神身。)又因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故,能施十四种无畏,施与众生。一者八难无畏:苦恼难、火难、水难、风难、刀兵(杀)难、鬼难、囚难、贼难。二者三毒无畏:离贪毒,离嗔毒,离痴毒。三者二求无畏:求男、求女。四者持名无畏,持菩萨一名,等于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如此神力,可谓得来匪易。
观音菩萨,不但神通力不可思议,他的功德智慧,慈悲辩才,一切一切皆不可思议。原因是他过去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现在他是属「果地菩萨」。菩萨有两种:一是因地菩萨,二是果地菩萨。因地菩萨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如是等五十五个贤圣位,经三大阿僧祗劫,功行圆满,才证无上菩提,如弥勒菩萨及其他因地菩萨是。果地菩萨,是已成过了佛的菩萨,因为要度众生,所以再来做菩萨。佛教有句术语,这叫做「倒驾慈航」。如今观音菩萨及文殊、普贤等菩萨摩诃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