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占卜如何看吉凶局 算卦能断吉凶吗
好吧,我来总结一下吧:
目前比较简单的占卜方法:
一、数字卦,任意选择三个三位,比如123456789,记住占卦从下往上,
①个数字为底下的爻,用123除以8,余数为1,2,3,4,5,6,7,整除余数为8,按照先天八卦图(我插入图片了)的所带表的数字找到下挂,比如123除以8余数为3,那么3代表离卦;②同法,456,除以8,整除了,余数取8,那么8代表上卦为坤卦;③确定是哪一爻,用第三个数字除以6,取余数,1,2,3,4,5,整除余数取6。所以789除以6,余3,就是从下往上第三爻;④下离上坤,是火地晋卦,爻是第三爻,九三,按照彖传、象传,来解释就行了。
二、金钱卦
取三枚硬币(为啥三枚呢,因为一个卦就是三爻),有字的为正面,有花,有国徽为背面,记住以背向阳(即为阳爻,想想乌龟壳,背面向阳的),然后丢硬币了,如何确定丢出来的阴阳呢,物以为贵,少的代表了卦的属性,(比如离卦,只有一个阴爻,而且阴爻在中间,所以讲易经的时候,说乾父坤母,离卦为二女儿)
所以,如三枚硬币,
①出现一枚是背面(菊花或者国徽),则此次记录为少阳,(阳爻)
②出现一枚是正面,记录为少阴,(阴爻)
③出现三枚背面,记录为老阳;(阳爻动)
④出现三枚正面,记录为老阴;(阴爻动)
注意:所谓的老阳,老阴就是会变的爻,
如此往复,抛掷六次,从下往上画卦,划出的为本卦
然后爻动的,要变爻,爻动以后,称为之卦
那么,怎么解卦呢?
①如果没有爻动,那么直接参考本卦卦辞
②一爻动,那么参考本卦,爻动的那一爻的爻辞
③2爻动,参考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重点以位置在上的那一个爻为主
④3爻动,参考本卦卦辞,和之卦卦辞,以本卦为主
⑤4爻动,参考之卦两个不动的爻的爻辞,但是以位置在下得那一爻为主
⑥5爻动,参考之卦不动的那一爻的爻辞
⑦6爻动,结合本卦,参考乾坤两卦中的用六,用九来解卦
三、嘿嘿,就是有人复制的,用筹策来算卦了
方法他复制得挺全的,我不多说的
我说一下吧,其实没有筹策,可以
①用五十根筷子代替
②用扑克代替也行,扑克五十四张牌,去掉四个K(为啥去掉K呢,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去掉的,估计是趋吉避凶),方法就是上面那人说的啦,
五十筷子也好,五十张牌也好,①挑一张出来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太极分两仪嘛,嘿嘿
②手里的四十九张分两组,两组各自除以4以后取余数,整除余数为四,
③把两堆牌两把筷子里面的余数各自减出来放在一边,不管他
④剩下的筷子或者牌再分组,再除以四,再减除余数,
⑤同法操作第三次,剩下的筷子或者牌,你除以4,就得到6,7,8,9,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
⑥折腾了那么久得到,下的那一爻。⊙﹏⊙b汗麻烦吧
⑦继续折腾六次,得到一个完整的卦,怎么解,同学参考金钱卦的解法。
四、说到扑克,本人补充扑克的另一个占卦方法,就是去除四个K以后,每次抽牌三张,每次记录一爻,以红桃和方片以及大王为阳,以梅花黑桃小王为阴,其实和金钱卦挺像的,一样的,物以稀为贵,只有单独出现红色的牌一张,记为少阳,单独出现黑牌,记为少阴,三张红色为老阳,三张黑牌为老阴,抽六次就成了,画卦的时候,从下往上画,解卦方法参考金钱卦
⊙﹏⊙b汗楼主,我真心素一个字儿一个字儿打的,鄙视抄袭复制的,版权所有……
好吧,咱也在认真学习易经当中,补充一点,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这两个图不一样,乾一坤八的肯定是先天的,伏羲氏画的,后天八卦是周文王画的,有个5为中位
还有不懂,可以问我
蓍草演卦
古人占筮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方求得一卦。此法为八卦筮法。
此法甚繁。
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勒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勒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我觉得这种方法好麻烦,所以从来没用过。
以钱代蓍法
以钱代蓍法相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具体方法如下:
请准备三枚铜钱进行摇卦,乾隆币(如实在没有,请依此理取其它类似钱币)。
无字的一面叫做“背”,你需要记下每次摇卦出现几个“背”,共摇6次成卦。
具体操作步骤:
1、三枚铜钱放于手心,双手合扣,意念集中于所测之事(比如想一分钟左右)。
2、然后晃动手中的钱并撒手落下(次),记下反正:
可能出现四种情况:一个背(记作.),两个背(记作..),三个背(记作 O),没有背(记作 X)。
3、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二次,无须再想一分钟,但意念仍要集中),记下反正,记法同上。
4、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三次),记下反正。
5、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四次),记下反正。
6、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五次),记下反正。
7、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六次),记下反正。
此时一卦快成了,结果记录示例如下:(顺序一定要记录正确!)
上述方法简单易用,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
邵雍梅花易数时间起卦法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众多而灵活,最宜掌握应用的是时间起卦法。
时间起卦法比较好掌握,主要是依据年的十二地支数(如子一数鼠二数也)加阴历月、日数之和的余数取数,取卦以先天八卦数,如乾一数,兑二数也:
1、年数+月数+日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上卦数。
2、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下卦数。
3、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六,所得的余数为动爻数。
说明:
A、年与时的数取其地支的序数,如子为1,丑为2等,月和日的数取其农历月份的序数,如:正月取“1”、十月取“10”;农历为初一则取“1”、农历为二十八则取“28”,等等。
B、卦数为先天八卦序数。
C、如果同一时辰内需要测几件事,可以年月日时数加占测人姓氏笔画数的方法。也可让占者自由报一数分别加于以上三数中再除。按此法,心想、有兆、所见、所闻都可起卦占测。
二仪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心生二数作变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64,心念可从1至1000,心数大于64,则整除64,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四象数法
二仪数法虽简单,但六十四卦序数记忆较繁,不适应个人随时随地占测的需要。四象数法则相当方便,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上卦,心生二数,作本卦下卦,心生三数,作变卦上卦,心生四数,作变卦下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8,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8,则整除8,按先天八卦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六爻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初爻数,心生二数,作二爻数,心生三数,作三爻数,心生四数,作四爻数,心生五数,作五爻数,心生六数,作上爻数,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4,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4,则整除4,1为阳爻,2为阴爻,3为阳爻变,4为阴爻变,配成卦象。
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或多或少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大家对《易经》那玄奥深邃的哲学理论产生兴趣是不太现实的。谈《易经》哲学容易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且《易经》哲学思想太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学者研究的结果也是见仁见智。另一方面,大家对象数派发展衍生出来的数术分支却非常感兴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加以诱导,从实用预测的角度入手作为一个方便法门,引发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认识到我们祖先的文化质朴平实的一面,摒弃那些神神怪怪的糟粕,更客观清醒地对传统文化有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如果能进而让大家对《易经》产生兴趣去学习研究不是更好吗?当然,数术预测在真正的易学大家眼中看来,不过是末流,"雕虫小技"而已。
易经占卜术数是建立在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在其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历代学习研究的学者或者说方士受封建思想局限,不可避免的搞出各种神乎其神的言论。比如把易经占卜术数和姜太公、黄石公、东方朔、李淳风、袁天罡、诸葛亮、刘伯温等人扯上关系,甚至把这些人说成是术数发展的决定性人物。不能否认李淳风、袁天罡、诸葛亮、刘伯温等人在易经占卜术数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任何一门学术的发展沿革都是在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努力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决不是靠一两位能掐会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奇人决定的。而且像姜太公、张良、诸葛亮等人辅佐君王运筹帷幄、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们全面客观地对形势进行了分析,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决不会是掐指一算心血来潮的结果。
易经占卜术数其实是历代学者,在长期对天象人事观测积累的过程中,在古代哲学背景下把地球人事变化进行笼统的归纳后,创造出种种变化发展的模型。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对最终的发展结果作出预测。这种变化发展模型和计算方法固然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准确的实践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也不可能作到百占百验,故此我们需要采取信而不迷的态度去研究与应用它。
另外一方面,自从"打倒孔家店"后,受西方实用主义科学观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打击。在某些"学者、怀疑论者、唯物主义者"眼中看来,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尤其是在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等学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中医、占卜风水等学术理论,被这些自诩为"具有科学的实证精神的学者"斥为无稽之谈。回想二十世纪中医在国际医学界的遭遇,身为人,不得不为之扼腕。我曾经就传统术数的理论和很多批判传统学术的所谓学者进行过探讨。他们给我的答案要么顾左右而言它,要么似是而非东拉西扯的谈一通大道理。其实,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批判必须以了解作为基础。什么都不了解凭什么去批判呢?人云亦云就是所谓的"科学的实证精神"?
西方实用主义科学观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传统文化里也有很多糟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世界学术界是以西方学术思想为主流,就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批驳我们祖先传承了数千年的灿烂的文化结晶。谈到这里我想讲一点题外话。前不久得知网上有人在网上发帖大谈要求中医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企图取消中医的言论。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地提出要全面取消易经以及其派生的诸多学术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术,我们的历史就是毁在这些数典忘祖的败家子手里了。
鉴于当前"百家争鸣"而又是西方学术思想占主导和霸权地位的形势,我认为对待易经占卜术数的态度应该是,既不盲目迷信也不妄加否定,不参与无谓的讨论,应以客观的立场埋头钻研与实践,亲身体验和检验它,发展完善它。毕竟,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伟大灿烂的文明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