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吉日代表什么 2025年令月吉日

时间:2025-03-18 13:21:14

孟又称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一季度的一月是孟,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孟(有时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

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较有代表性的。

扩展资料

古代按照伯仲叔季取名很普遍,比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名字即分别为: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当年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个家族,时称为"三桓"。

若“伯仲”两字连用,则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兄弟讲排行,姊妹也讲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往往也加“伯(孟)、仲、叔、季”等位序字,如伯姬、叔姬等。

人们熟悉的那个以哭夫崩城而闻名的文学人物孟姜女,姓姜,一看就知道是姜家大小姐。

孟仲叔季,不仅用在人的排行上,同时又见于四季排行。其中,不管多或少于四个,“季”都是代表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就各自对应“孟、仲、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仲叔季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编辑本段一、冠礼的年龄和时间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同时也考虑到现实情况——由于我们现在大多数高中生毕业的年龄在18岁,这基本是一个人生的分界点,“18岁成人”不仅符合时代特点和法律要求,也结合了当代青年人身体发育成长的规律,因此我们建议:举行冠礼的时间,最好在行礼者18岁生日前后。当然,一些已过18岁的年轻同胞,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冠礼的实践愿望,虽然已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但也可以参加冠礼活动。不过,宜在20岁之前而不宜过晚。

冠礼的日期,古人是通过“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加以确定。此当弃之不用。我们建议,具体日期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单独举礼时,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各家庭根据具体情况酌定)考虑到成人者基本为有上学时间安排的中学生,我们建议,举礼日可向学校请假一天(或半天),而学校也应该给假一日以方便孩子们在家举行冠礼。(期待这能成为一种传统)

2、集体举行冠礼时,宜定在有文化内涵及纪念性意义的日子。比如国庆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女儿节(特别适合女孩子行笄礼)、黄帝诞辰日、孔子诞辰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等。 编辑本段二、冠礼的地点

古时冠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建议,单独举礼时,可在家庭及附近的开阔地带。集体举礼时,可在学校广场、学校大厅、公共文化场所(尤以文庙等处为佳)等地。尤其是单独举礼时,因为现实居住条件的制约,应该灵活处理。如果有单独的庭院的,可在家里的庭院中进行。如果是住高层楼房的,在家居面积很大的条件下,可以把客厅专门腾空,做适当的布置后举行。否则,居住面积不大的话,还是最好到小区广场、草坪等比较开阔的地点举行。当然,也可以暂借一些公共文化场所的厅堂等进行。为了其神圣性,必须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场合.

古时行冠礼有所谓“阶”的讲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称执事)依次排开,正宾在为冠者“三加”时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阶”。曾有实践者,在院落地面上划出房子及阶型,我们认为其实可以不必过于拘泥。只要掌握大致的方位讲究,有司依次托盘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编辑本段三、冠礼的参加人员

参照古礼要求,结合时代实际,我们建议组织以下人员参加冠礼(当然,也未必需要过于拘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定)。这是单独举礼时的人员,若是集体冠礼,可酌情增加规模。

①冠者1人(就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成年者本人)

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须由宗子等男性宗亲长辈担任,一方面严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并没有普遍流传;另外,主人只限定于男性宗亲,本身具有一定历史观念的局限,所以,当今作为主人的,冠者的父母双亲比较合适。)

③正宾1人(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个人)

对即将成年的男孩子,必须强调其作为男性的社会角色,正宾必须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为及冠者的人生向导和社会楷模。其威严的祖父、父亲等男性长辈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儒家文化里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以,请德高望重的师长担此责任也是不贰之选。)

④赞者1人(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协助冠者梳发、更衣等,可选择师长、兄姊、好友等适当人选)

⑤有司3人(即为冠者托盘准备所加之冠的人,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等适当人选)

⑥客人若干(可邀请师长亲友等若干人观礼)

避凶就吉: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不避子卯:子、卯:古人认为子日和卯日为恶日。不回避子、卯等不吉利的日子。指不迷信,没有忌讳。

不祥之木:祥:吉祥;木:树。不吉祥的树。即被雷电所毁的树。指不会带来吉利的庇护者。

吉利日子三月

不祥之言:祥:吉利。不吉利的言辞。

不祥之兆: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

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得胜头回: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动罔不吉:罔:无;吉:吉利。所作所为没有不吉利的。形容非常顺利。

多凶少吉:凶害多,吉利少。

逢凶化吉: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

归忌往亡:归:回;忌:忌讳;往亡:旧黄历上不吉利的日子。旧时指不宜回家的忌日。

鬼门占卦:鬼门:卜筮中的术语;卦:古代的占卜符号。指表示不吉利和灾难的爻象。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吉日良时: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同“吉日良辰”。

吉少凶多:凶:不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吉祥善事:吉利的好事情。

佳兵不祥: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康强逢吉:康强:安乐强健;逢吉:遇到吉利。祝贺老年人身体健康,子孙吉利。

令月吉日:令:好,吉祥。吉月吉日。指吉利的好日子。

流年不利:流年: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一年中所行之“运”;利:吉利。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谓时运不佳。

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凶祸。依顺符合道德的就可以得到吉利,违背天意就必然遭到凶祸。

顺我者吉,逆我者衰:顺:顺从;吉:吉利;逆:违逆;衰:衰败。顺从我的就会吉利,违背我的就会衰亡。

天官赐福: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旧时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童言无忌: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

万事大吉:吉:吉利,顺利。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凶多吉少: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休征嘉应: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回报。

运开时泰:指时运吉利太平。

长发其祥:简称发祥。经常有吉祥发达的事情降临。后用为事业发达的吉利话。